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护理问题日益凸显。养老护理难题不仅涉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将通过真实案例,深度解析养老护理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宁波市“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宁波市卫生健康委自2018年起,瞄准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建设目标,在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中优选了10个市级医疗卫生品牌学科建设,围绕某一系统疾病的诊疗,将相关临床科室有机整合,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促进学科集成创新。
宁波市市级医疗卫生品牌学科——以优质护理、老年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为主攻方向,破解居家养老护理难题。目前团队所在医院已成为全国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医疗照护培训基地,浙江省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实践基地,持续开展专业老年照护师、老年专科护士培训,与14家养老机构合作签约,充分发挥三甲医院护理资源优势,助推宁波“甬有颐养”幸福民生品牌。
案例中,宁波市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护理难题。
案例二:破解养老护理员“不好找、不好用”难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服务成了不少家庭的刚需。然而,我国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和质量齐缺的问题不容忽视。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截至2021年底,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超1.9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超600万,但目前仅有50多万名从事养老护理的服务人员,远不能满足我国养老的刚性需求。
为解决养老护理员“不好找、不好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 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
- 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 完善养老护理员评价体系,激发工作积极性。
案例三:“医养结合”破解养老难题
河东区中医医院于去年4月启动医养结合病房,至今已运行1年多。这里的20多位老年患者,多是由于脑出血、脑梗死造成的偏瘫、中风后遗症、癌症晚期等全卧床病人,他们都需要长期治疗、护理。
河东区中医医院通过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三甲医院)开展病房对口帮扶,开通病房绿色通道,附属医院专家每周来该院会诊查房、护理指导等,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营养餐并及时预约专家会诊解决疑难问题。
此外,该院的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通过师带徒的方式,为病房输送了2名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
案例四:养老保险破解护理难题
北京市有关部门日前表示,将探索开展养老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保险产品还比较少见。
养老护理保险,是指为因年老体衰、疾病或伤残不能自理,需要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的一种保险。当被保险人身体衰弱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甚至不能利用辅助设备生活时,由保险基金支付护理费用。
案例五:“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否破解养老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多地把破解养老难题放在互联网护理这一新兴行业。网约护理应该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一部分。
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6地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
案例六:一点椿老人上门护理服务,破解广州居家养老难题
广州市海珠区民政局在今年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指导保椿养老集团将家庭养老床位搬进老人的居家卧室,真正让老人养老无忧。
这种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入户”嵌入式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入户、智能监测设备入户、专业护理服务入户。
总结
养老护理难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互联网、养老保险、医养结合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养老护理难题。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更多创新举措,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护理服务。